阅读和训练学生论文
“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。”这是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》提出的阅读教学的两大任务。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,是一种阅读动机的定型。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促使学生自觉、持之以恒地练习阅读,并逐渐内化为阅读能力。语文教育资深人士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论述养成习惯的重要性。例如:“我们必须让各种方法成为学生终生的习惯。因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习惯,只知道原因而不养成习惯是没有用的。” “汉语项目的很多方面都必须不断实践、坚持、养成习惯,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。”可见,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。
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应注意哪些阅读习惯? 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》指出:“阅读教学的任务,除了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外,还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。这个习惯主要包括:认真读书的习惯;读书时思考的习惯; 、圈、点、画、记的习惯;使用参考书的习惯;课外阅读的习惯等。”这些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,并使他们终生受益,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,并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。如何培养学生教学中的阅读习惯?方法有很多,我认为,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1。激发阅读动机。阅读动机是直接驱动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,也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。要引发阅读动机,首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,端正阅读态度;其次,通过叙述、比较、训练等方法,提示阅读活动中习惯的重要性,提高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。对习惯的认识唤起学生的心理需求。
2.激发阅读兴趣。实践证明,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、主动性和积极性;能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、仔细阅读、认真思考、自觉记忆;可以使他们拥有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,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3。启发学生自觉。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,其本身就包含有自觉的心理因素。